生日,生命的起点,很多人都十分看重,然而我都忘记我大部分生日是如何度过的了。我只记得30岁生日那天,壮壮还在妈妈肚子里,那天我们在一个丰收的麦穗中记录了步入30的时刻。

今天,曾经的少年已经长大了。哇,不知不觉,我竟然都35岁了…… 也许是现在想得太多,对以往不太留意的日子,心里又想获得些什么,于是今天心血来潮,在来公司的路上琢磨着是否应该给自己写点什么,记录下自己的岁月,并从中体验、亲近自己。

生日

一个人生命中有哪些重要的日子?又有谁和你一起记得这些日子?生日,是每个人生命的起点,作为人生的轨迹,这个日子从出生以来就伴随着一生,见证我的成长。10月18日,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,而对于我来说,却是重要的一天,因为这是我的生日:)儿时期盼生日的到来,因为会有很多同学送给我小礼物,一张贺卡、一个相框、或者一个小瓷器、一个记事本等,我们还会相邀一起出去玩。但我并不怎么过生日,说起生日,其实我并没有太多感触,可能是因为从小到大,我记忆中好像还没有在家里过过一次正式的生日,没有吃过一次生日蛋糕,也许现在父母也已经不记得我的生日了。去年,我还不懂得生日的含义,因为我懒得去思考这些普通的词语背后的东西,懒得去花时间去体验那些原本才应该真正属于我的东西。直到我愿意去从当下的一些经历中去体验生活的时候,我才真正开始慢慢懂得更多,开始明白了生日的意义。生日,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符号,而对于母亲来说却是受难的日子。我家如同很多家庭一样,不善于把对家人的关爱挂在嘴巴,而只是放在心里,我们彼此默默的关心、惦记着,却很少直接表达出来。有时候挂在嘴巴的谢意和爱意,为什么又没说出来呢?我开始记得父母的生日,也许是机械的写在记事本上记住,但当天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能够明显感到她们的快乐。生日,除了感谢父母,其实还有很多人需要感谢,因为是所有人让自己每一年都经历了更多。在这一天,除了感谢,那就是对自己的过去、现在和将来的一个思考。
很少去完整的回忆我的过去,趁着今天想写些东西,好好地回忆一把:)

爷爷和奶奶

我有两个从小照顾我的姐姐,我爷爷希望家里有个男孩,那个时候还没有计划生育,于是就有了我。我还记不清事情的时候,我爷爷就去世了,只是从爸爸那总听到,爷爷总是会喝茶后给我带一两根油条,让我一直感受到爷爷非常喜欢我。我只能从爷爷的肖像去看他的模样,从小到大,我就希望哪天能和爷爷见面,让他抱抱我。小时候听多了鬼的故事,说人死了会变成鬼,有时候一个人走在家里黑黑的楼道时又害怕爷爷变成了鬼。一度以为奶奶喜欢我,我也喜欢奶奶,从我一个小表弟出生后,好像奶奶也会指责我开始,我就觉得奶奶偏心了。懂事了才知道奶奶对我也是很好的,老人其实有点偏心也很正常,照顾小的也是理所当然,只是那时候我太小了,只会依据谁对我好,我就喜欢谁。上大学了,每次回家,首先去看的总是奶奶,她老了,走的也不太利索,每次我也不太会说什么,就是和她坐在火炉边烤火,有时握握她的手,听她对我说,我爸妈对她如何好,要我好好读书,好好对爸妈。我出生的时候,外婆就不在了,也没有人和我提起,所以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任何她的信息。而外公也就每次去舅舅家才见一面,但也基本不说话,只是打声招呼,也许重男轻女,我没有感到从外公那获得任何一点关爱。

爸爸

我家虽然在农村,叔叔们都种田,但我家有地但是没有种过田。记忆中,爸爸是一个拉风的男人。记得小的时候,爸爸就开着摩托带着我们早上去吃小笼包,夏天的时候给我们买冰水喝,我还在家把我那小脚放进我爸爸那高高的高筒靴里面走路。从我记忆爸爸的工作以来,他好像是一个小包工头,靠近我家旁边的一个职工宿舍就是他负责盖得,小的时候还跟随去井冈山。爸爸妈妈在工地,我就在那里爬树偷梨子,拿着木头块从山坡上滑下来,我还记得买了几车西瓜,然后好多叔叔阿姨一起吃。后来,有几次妈妈带着我去了好几次公安机关,不知道是不是行贿还是赌博的事情。爸爸以前赌博很厉害,到我懂事的时候其实也还会赌,只是少了一些。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时,爸爸赌博把我、姐姐和妈妈锁在房子里,他拿着钱就走了。虽然爸爸做过很多,也欺负过妈妈,但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好爸爸,因为他负责,为了家庭起早贪黑。

读小学的时候,不知什么原因我家里欠债好几万。那时候都是讲万元户的,所以这笔钱应该对当时的家庭来说算不小的负担。小时候坐摩托的生活没有了,只记得爸爸开始自己学习如何养猪,还在家里附近租了比较大的养猪厂;后来可能猪不好养也不挣钱了,于是开始自己学养鸡,我家三层楼的一楼和三楼都是小鸡、母鸡和肉鸡。我家是自己养鸡自己卖,爸爸还去南昌等地方买鸡苗之类的。慢慢的,养鸡卖鸡成了家里的主业,每天爸爸好像4点多就要起来,经常要给鸡打针,一只一只的打。家里条件后来好些了,爸爸又教我姨夫养鸡,他总是一个热心肠的人,总会把自己好的东西与别人分享。去年家里旧房拆迁,爸爸想办法多要了一些面积,还帮助身边的人去测量去争取面积。

每次见到爸爸高瘦的身材让我感到人总归是要老的。爸爸今年来我这边做了一个小手术,现在还有一些后遗症,每周打电话我总要问问情况,还好没有什么大问题。热心、耿直、负责,这就是我爸爸。

妈妈

妈妈在我的眼里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,任劳任怨,照顾家庭,照顾老人,严厉还不缺关爱。

在我家经济不好的那段时间,我妈妈去卖菜,我还记得我一起去帮助收钱。每次路过菜摊,看着有老人卖菜的时候,我就会心疼的的站着多看看这个老人,觉得她们很可怜,不知道她们儿女做什么去了。这段时间,我们不仅卖过菜,还在电影院门口卖过自己做的西瓜仔,夏天还在路摊卖过黑色的那种凉豆腐。虽然这段日子可能比较苦,但我还是觉得是一种美好的回忆。

到读初中的时候,我的裤子一直都是妈妈在外面扯布然后拿到裁缝那去做的。一条裤子我不舍得丢,打了一次补丁又一次,屁股都成一块花了:)有一次妈妈带着我去类似批发市场去买裤子,我高兴死了,好像长大了一样。那天还买了第一双皮鞋,我还记得花了20元,我很爱惜。路过一个卖衬衫的摊子,好像是14元,我蛮喜欢的,妈妈还价不成没买,我一气之下就撒腿一个人快步走回家,连妈妈都没有跟上。后来妈妈回来后,问我是不是真的很喜欢,我说是。就看到妈妈一个人默默的走开了。过了一阵子,妈妈带回了我想要的衬衫。

妈妈的爱是无私的,是最能让我从点滴和话语中感受到的,也许从上大学之后就很少与父母在一起,也许成家立业后父母直接关爱我就更少了,但是我依然能够感受到遥远的惦记和关心。每次见到妈妈,看到白发,抚摸双手的时候,真希望妈妈一直年轻着,祝妈妈身体健康。

姐姐

很幸运,我有两个姐姐,从小到大,他们都照顾着我。小时候,我们一起下跳棋,谁赢了爸爸就奖励5分钱。那个时候5分钱可是可以买一根好吃的冰棒的。我们还一起去池塘边捞田螺,然后姐姐煮着大家一起吃,那真是香啊。

两个姐姐都不太喜欢读书,所以后来帮着家里干活就很多。爸爸给大姐安排了一个工作,二姐在家帮忙去市场卖鸡,而我就成了家里只读书不用怎么干活的人了,这全有赖于我姐姐的家务承担。现在我们都成家了,两个姐姐都在老家,而我一人独自在北京,每次回家总会去去她们家吃饭,然后谈谈各自情况,她们也为我自豪。虽然我们家本身就不善于沟通,相隔甚远让我们更少进行进一步的联系,但遇到需要帮助的时候,她们都是非常及时和乐意的,我也总是时不时的牵挂并祝愿她们。

我自己

读幼儿园的时候,和街坊邻居一起路过菜地、池塘,十分钟的路程。就记得六一发饼干了,字母之类的全然没学会,上小学一年级差点没被录取。小学二年级的时候,竟然数学考了100分,当时我还在游戏机房打游戏,一个同学告诉我得了第一名,我还不信,跑去看学校教室的黑板,上面赫然的写着我期末考试第一名。这对我来说,不仅仅是一个100分,而是我自信心树立的开始。从那以后,我就觉得我理应成绩这么好,后来我的成绩也的确是这样。我每天下课回家,远远的就喊着“爸爸妈妈我回来了”,然后一个人躲在自己的房间写作业,直到写完之后我才吃饭。那个时候,我们那里有一个词,叫做“罗汉”,也就是社会上的流氓痞子,我家隔壁邻居很多都是游手好闲的人,所以那个时候爸妈已经不怎么让我和隔壁邻居玩了,以前还一起去池塘游泳、一起玩游戏、打贴画、香烟纸,到小学毕业已经基本行同陌生人,见面就不说话,感觉隔壁那些贪玩、惹事的小孩和我格格不入。现如今,好些儿童的伙伴邻居已经因为大大小小的事情进出好几次了,想想还是父母的严厉让我没有走入一个不好的环境。

初中的我是班长,有很多好朋友,我还记得我当时喜欢哪几个女孩子,我们经常中午还一起吃冰棒,周末也会一起出去玩。也许初中的我也长大了,也喜欢和女孩子一起玩,不过还是比较害羞的那种。上高中的时候,一个女生对我说,你不要总是和女生说好脸红啊。后来我还真不脸红了,当然也没有到脸皮厚的那种层次。也就是因为没有厚到家,所以读大学前听别人说谈一场恋爱的机会也没有:)

读书对我来说,一直都不是一件苦的事情,直到大学。苦读多年,顺利考上浙江大学的机械系,按照录取分数,我当时排名倒数第几。以前一直认为自己数学很好,高中还敢和老师争论题目是不是出错了,到了大学的微积分,我感觉我好像成了文盲,好难啊。学习计算机语言也是头疼的事情,Java30几分;英语也算走运,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漂亮的英语老师总给我60分,就连第一次四级考试也是60分,只是后来考虑两次6级,分别是40几分和20几分,于是索性放弃6级考试。大学的我,可以说是荒废了几年,除了睡觉就是打牌看录像,还好没有挂科。顺利的毕业就开始找工作了,因为广联达比其他公司多了500元一个月,我决定去北京了。招聘的时候也蛮有意思,我的一个同学先签的广联达,我看他签了我就想也去面试一下,结果他后来得了其他offer没来,而我却来了,而且一呆就是十几年,至今还未挪过窝。面试的时候,问我为什么成绩怎么这么差,java还不及格。我当时想也没想就说”你也是从大学出来的,我想成绩代表不了什么,我真要工作努力就一定不会差的。“事实上,后来工作我也的确印证了这句话,同事休息看电视的时候,我就在看书学习。就这样,我靠着不聪明的努力,坚持的学习,我慢慢的走上了IT职业化道路,知识体系也逐渐丰富。有人说,架构师好像不是做技术的,是做哲学的:)这几年来,我也开始让自己的视野扩大,更重要的是我内在的视野,我开始去享受生活,做一个完整而非完美的人。

生日、生命与生活,就是这样地交织在一起,如此循环往复。儿时的我没有梦想,只知道死读书,时光荏苒,我已不再是从前的那个我了,我感觉我每天都在变化。今天,我35岁,四舍五入也步入40了:)如果说,20岁到25岁意味着工作努力,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,满足自己生存的欲望;那么25岁到30岁也是事业和爱情的美好时光;而35岁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意味着什么?事业有成、情感稳定、家庭幸福还是压力、痛苦的平凡?我们这个阶段渴望成功的男人,大多奔波于工作、家庭、社交之间却忘记自己。如果说25岁最有激情,45岁最有经验,那35岁就该是最有智慧的时候了,现在对我来说,35岁也许是意味着之后的岁月我要提升生命质量,享受幸福生活

老婆、壮壮和苹苹

老婆教会我承担,壮壮教会我成长,苹苹教会我生活,他们都教会我去爱。

具体此处省略十万字…… :)

35岁的我

35岁,还正当年,上有老下有小,事业、家庭两付重担,这是一个成熟的年龄,也是一个成长的时刻,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,也基本确立个人定位。如果说35前更多是尝试,那之后更多是去领悟。如果35岁前更多是积累,那之后更多是去创造。作为IT人,大家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,35岁对IT人说是是个坎,应该转行还是继续?35岁好像在他们眼里成了安于现状,没有了创新,没有了学习能力,没有了精力打拼一样,事实是这样的吗?我认为反而相反,35岁的我经历了更多、思维更加饱满,转行不是关键,对IT人来说关键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,我们需要从技术性思维转到社会性思维。从和机器打交道的那种封闭、单向的思维转移到面向社会的开放灵活、综合的思维。很多朋友知道我创立并推广敏捷个人,问我对敏捷个人有什么远大目标。35岁的我没有过高的奢求,无欲则刚,我的回答就是,做我喜欢的事,并为之付诸努力和 实践。我只想拥有一份喜欢的事业,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,拥有一份宁静的幸福。那幸福是什么呢?享受生活中的一切,包括快乐和非快乐的,只要体验了,痛苦也 是幸福的一部分。35岁的我,不完美但追求完整,平淡而完整中品尝幸福的滋味,平凡中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,踏踏实实,活得自由自在。

今天的生日

生命应该是饱满的,把每一天当做特殊的日子,快乐的度过每一天,使家庭更和睦,亲情更融洽,友情更深厚,生活更快乐。总是有人极力在生日那天营造不同以往的快乐,希望这一天与众不同。一年365天,仅仅只是生日那天的快乐,我想这样的快乐可能是没有多少意义的。不过,毕竟今天是我的生日,今晚还是要happy一下的:)

晚年的生日

总有一天,我到了生命的晚年,那个时候我会害怕过生日吗?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